联系我们
惠立之声
首页 惠立社区 惠立之声

成为知行合一的公益先行者,需要多少魄力?| 惠行·立程第五载

2022-12-08

哈佛大学Weissbourd教授进行了一项十多年的研究。他让1万名中学生排列出对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结果显示,将近50%的学生认为成就最重要,30%则把追寻幸福快乐当作终极理想,仅20%的学生觉得应该把关爱他人作为人生目标。

 

不计较得失地关爱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小众价值观了吗?

 

上海惠立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一凡是惠立的家长,也是惠立社群组织“惠立之友”的慈善副主席,作为引领惠立慈善教育的核心力量,本期听听她的讲述——

 

 

 

1

那束火花和追光的人

 

2016年,哈佛大学在Weissbourd教授的研究基础上推出了名为“Turning the Tide”(力挽狂澜)的号召,通过大学录取政策来激励学生关心他人和公共利益。

 

这份报告得到上百所顶尖大学的署名支持,使得公益在近年来成为了“爬藤”之旅绕不开的“命题”

 

如此,公益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却让深耕公益慈善领域的一凡陷入了思考: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这样的公益还有意义吗?为了升学,或者为了作业而“打卡”的公益,丧失了很多乐趣和意义,更是违背了公益的初衷。

 

庆幸的是,她在惠立看到了对于公益不同维度的思考和探索。

 

自创校晚宴接受第一笔慈善捐赠开始,惠立之友即开启了公益慈善教育的探索之路。五年间,公益慈善在惠立成为不断迭代蜕变的重要课题。

 

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梭罗

 

在学校“立德树人、惠善立人”理念的倡导与滋养下,惠立社群认为未来的领袖应当充满同情心且富有社会责任感。而社会责任感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知的道理需要与原朴的生活发生连接

 

这是惠立公益教育的底层逻辑

 

2021年,惠立学子用一封资助公告宣布中国首个初中生主导的慈善资助计划开启,如一夜春风,慈善在惠立校园各处萌芽继而蓬勃发展。

 

基于全球青少年资助数据库,惠立学校、惠立之友、联劝基金会的协力,这项由 20多位惠立学子深度参与的项目,在“公益之申”年度十佳校园公益评选活动中展露头角。

 

步履未停,惠立人不断反思:如何让更多的惠立学子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教育中?惠立公益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首先问:公益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学术上的成就并不是全部的世界。脱离社会的学习,我们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局外人:这个世界与我何关?

 

▲在援助外来务工子女的公益项目中,学生走进真实的娄塘古镇,与那里的人、生活和故事产生了真实的链接。虽探访短暂,但他们一定会回来,很快会回来,并带着惠立的同伴一起回来

 

 

而公益恰恰就是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纽带。

 

当惠立的孩子开始为更大的世界去投入感情、去付出,他们会在一次次知行合一的碰撞中,建立自己与真实世界的连接,理解社会的法则。

 

这是公益教育最有价值的一环。

 

在这样的观察和反思之下,惠立“慈善火花”项目经由理事会和惠立社群的共同规划,正式发布实施。

 

由于理事会引入了校内校外丰富的项目和人力资源,惠立学生可以在多元公益主题的体验中找到自己心中的那束火花。

 

▲本学年发表的六项惠立火花项目

 

 

十月的火花项目活动中,惠立小创业家们走进一家“特殊”的咖啡吧。

 

作为上海首家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基地, “梦工坊咖啡吧”的咖啡师大部分都是唐氏综合症患者、自闭症患者。

 

“咖啡师的工作对于这样的特殊人士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社会对于他们的接纳与认可。”导师介绍道。

 

但在上海,公益咖啡店仅占0.2%。

 

为了学习如何经营一家公益咖啡店,惠立小创业家们经历了层层脑力激荡——他们需要了解咖啡市场的现状、设计名字和logo、为店铺选址、选用咖啡豆……

 

在实战演练环节,创业家们则需要面对更多来自真实市场的实际挑战,从雇佣员工、设计咖啡菜单、产品定价,乃至最后利用经济学原理(demand curve)以保证咖啡店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商业路演环节,为获得“天使轮”投资而努力。

 

这是这群年轻的“创业家们”第一次尝试用成熟的商学院思维完成商业项目的实践

 

 

 

 

 

惠立公益人模拟创业中

 

 

在这样的慈善火花里,没有道德的制高点,但或许有观念的转折;没有给予者的优越感,但或许有生活的意义感;没有强弱的对比,但或许会有对生命的深切共情。

 

“我们希望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世界上的议题有很多,从自然到人文社科,需要以多元的视角理解;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到底在哪里,除了关注,什么样的手法是有效的?除了捐款,还可以做很多。”

 

如果说一颗颗向上向善的心,是可以使这个社会变得更有爱的那束火花,那么在惠立,就有一群追光的人

 

 

 

2

抛开“背景提升”的公益有什么用?

 

 

慈善专项基金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在不断地积淀和思考中精进。这世上不缺在局外呐喊议论的人,缺的是亲自践行的人。

 

幸运的是,在惠立之友的不断努力之下,凝结着越来越多优质公益组织以及慈善教育专家的支持与智慧的惠立公益发展卓著。

 

惠立公益绝不为了“背景提升”而来,而是向着具备“惠立特质”和真正有价值的影响力奔赴而去

2019

成立国内首支家校联合发起的联劝惠立之友慈善专项基金

2020

发起国内首个旨在促进校园慈善教育发展的专题资助计划——惠善立人计划

2021

国内首个初中生资助项目——惠立初中生资助计划【惠立有机农场】走出校园,升级为【惠立教育农园合伙人项目】,真正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项目初衷

2022

惠立慈善火花项目推出,惠及惠立社群每一位成员

 

 

滑动查看惠立公益之路

 

 

如果说慈善火花项目帮助孩子在体验中构建和真实世界的连接,那慈善赋能项目则是一项与学科产生连结的“养成系课题

 

赋能项目引导孩子们在积极的参与中提升自我的能力和素养,并与慈善火花、资助与创投项目一同构成惠立慈善教育的重要闭环。

 

▲惠立慈善赋能项目

 

来自大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生存空间日渐遭受挤压的困境。

 

而惠立非遗讲述人项目便通过创新思维的训练,帮助孩子们理清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让他们用创新的讲述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到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为了丰富自己的视角和感知,学生们进行了三轮深度访谈。受访人有的来自于非遗文化项目组的一线宣传人员,有的是当地文化手艺人,有的是少数民族小学里才艺课堂的负责人。

 

▲非遗项目组正在进行文化传承人访谈

 

面对社会中不同立场、背景、经历的人,首次深度访谈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看似形式简单的对话,筹备工作却并不简单,在环环相扣的采访设计之外,还有导师为他们进行的能力铺垫:收集用户的观点,拼凑用户的需求,感知受访的情绪,由浅入深地设计访谈问题及挖掘故事。

 

三轮访谈后,他们将结合一手收集的深度素材,发挥创意,为我们带来一系列触动人心的文化故事的讲述。这些非遗宣传的成果也将会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会宣传,产生更大维度的社会影响力

惠立公益不是一门简单的独立学科,它没有具体或固定的表达形式,却内涵着最为重要的学科知识的建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管学生的特长在哪里,他们都在最大程度地和公益进行连接——不管是讲述非遗故事所需要的表达能力,又或是在绣坊路演策划中运用到的计算人力、物料及营销成本的数学知识……

 

这不仅仅是每周一堂45分钟的CCA课程,它触发并牵引出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反思,是一种深入社会的真实学习。

 

我们的孩子参与其中,会真实感觉到: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对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这对孩子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非常重要。

 

有了这样的良性互动之后,惠立的孩子会成为带动社会公益慈善发展的“永动机”

 

在对“桦树皮”文化宣传人员及当地少数民族小学才艺课堂负责人的采访中,非遗项目创始成员的一段话令人动容:

 

我们这一代都是“都市化”的孩子,但我们对彰显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很感兴趣,我们并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了解,所以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面对面的机会,让我们真正从第一视角走进 “鄂伦春族桦树皮”传承的真实处境。

 

我们也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来了解和保护中国的非遗文化。

 

通过慈善赋能项目,惠立的孩子会成为自然教育组织的合伙人、特殊青年就业的协助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流动儿童问题的探路人,他们会在这些角色中不断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

 

同时,他们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向上,他们会在惠立青少年影响力投资基金的支持下,持续探索,将惠立公益“带出去”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连接与影响力,并从创投的角度去挖掘更多需要被关注的公益议题,聚焦“这个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公益”,而不是“我喜欢做什么公益”,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人。

 

 

而向下,他们将为火花项目提供更多丰富的“火花场景和职位”,更多的学生会加入进来,在农园项目中成为种植员,在非遗项目中成为宣传员,在路演中担当引导员,以及更多尚未被定义的公益角色。

 

最终,他们将串联起惠立公益的脉络,并赋予它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惠立公益,是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以此维度赋能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场景设置中观察社会、产生想法、解决问题,在践行中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发现并反思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当公益慈善在孩子的生活中形成这样的正向循环,它赠予孩子的,除了道德启示之外,还有受用一生的能力和价值观。

 

 

 

3

他们正在重新定义家校共育

 

丰富多样的公益慈善项目能在惠立的校园中得以嵌入并绽放,离不开惠立之友及社群每一位成员。

 

魄力”,一凡用这两个字概括道:“我们很感激整个惠立社群对于慈善公益的认可和支持。将公益打造成一门成熟且可持续的课程并非易事,不仅是因为这是鲜被触及的课题,是一条完全由惠立人自己探索出来的公益实践之路,更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真正有价值的公益。欣慰的是,惠立社群展现出了‘敢为先,践于行’的魄力。”

 

惠立公益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着一群强大的“支持联盟”:他们由理事会成员、专业公益组织、校内老师、惠立之友、外脑导师、学生领导和项目成员组成。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责中发挥着价值。

 

▲惠立公益的支持联盟

 

 

不管是坚持巡课的校长、随堂支持的惠立教师、每场火花及赋能活动背后事无巨细组织协调的惠立之友们,又或是和项目外脑沟通课程细节,斟酌课上展示的每一个演示文稿,每周追踪课程进度的一凡……他们都是惠立公益背后的中坚力量

 

公益项目的学生成员在楼道遇到一凡时,问候里总是脱口而出:一凡老师

 

在惠立,家长已经跳脱出“隔壁班同学的爸爸妈妈”的角色定义,“家校共育”在公益项目构建与推进中已然被重新定义。

 

就如同绣坊公益项目名称——“微光照亮微光”, 惠立公益并不是要去做那些了不起的事情。只要有公益之心,那些平凡的事情,也可以变得了不起。

 

在成长的路上,他们不仅仰望星空,也时刻凝视大地,那里有温厚的土和坚韧的草,不一样的生命和坚强的人生。我们深信,惠立的孩子们终将从中找到自己前行的力量。

 

而未来的他们,将成为解决社会痛点的实践者和社会变革的引领者。

 

 

惠立的公益故事,是惠立追求卓越之旅中的一个章节,它们折射出惠立之友及整个社群任何时刻都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

 

他们不仅组成了惠立公益教育背后的强大联盟,为丰富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温暖色彩,更成为家校共育中与惠立并肩而行的合作伙伴。

 

 

惠行·立程第五载

 

 

五年,是一段时光的纪念,也是惠立对于自己的总结,更是另一段“惠行·立程”的崭新开篇。

 

我们有敢于“破圈”的学生力量,有毫无保留向着惠立而来的教育工作者,有聚焦影响力教育的惠立之友……

 

虽然未来充满未知,但是还有什么比并肩同行、共赴未来更鼓舞人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