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惠立之声
首页 惠立社区 惠立之声

10年级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她却说「从不依赖天赋」| 卓越之路

2022-12-23

 

十年级的Mary说自己最欣赏的运动员是叶诗文。

 

说起叶诗文,我们可能会因此想起2012年——一个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夏天。她16岁便在伦敦奥运会一战成名,后成为中国游泳历史上首个金牌大满贯得主。

 

巧合的是,与当时的叶诗文同岁的Mary也在近期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游泳锦标赛中摘得个人及4*100接力两项冠军,在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认证的同时,打破了自己的最佳纪录

 

▲比赛中的Mary

 

 

叶诗文第一次被看见,被媒体称为「横空出世」

 

但我们不想将Mary获得的奖项与荣誉同样简化为一场「一鸣惊人的偶然事件」,我们也无法用一个词语为Mary的故事做一个概括。

 

因为,Mary身上闪现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而它们缺一不可地构成了现在的她。

 

 

 

0.01 

 

游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必须跨越的门槛是「奥运A标」,叶诗文因为0.01秒的差距,遗憾落选。而市运会赛场上的Mary,也正是凭借0.01秒打破了自己的最佳纪录,并取得市运会100米蛙泳冠军的成绩。

 

Mary(左二)获2022年上海市运会游泳比赛青少年组女子A组100米蛙泳第一名

 

无疑,Mary是个有天赋的孩子。虽然市运赛前夕因为疫情缺失了许多专业系统的训练,虽然比赛中同场竞技的都是体校的专业选手们,虽然赛前她紧张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但是Mary说:一旦进入到了水中,一切的紧张和不安都仿佛被按了静音,我享受在水中的感觉。

 

虽有天赋加持,但Mary并不依赖自己的天赋,她只相信机会与勤奋。作为运动员,她深知赛场无情,唯有刻苦修炼。一周六天,Mary都要进行高强度的游泳训练,结束训练后回到家已是9点,她还会继续阅读、写作、组织学校社团的各项事宜,一切在她的合理安排之下,游刃有余。居家期间,为了保持体能,她每天都会绕着小区长跑,一周将近20公里,回家继续跟着视频教练做无氧运动,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

 

10年的“泳龄”使得Mary已经习惯于用专业运动员的要求雕刻自己。「搭建目标,坚持目标,从经验中反思」,这样的特质已然走进了Mary的生活日常,成为了一种习惯。

 

历史老师Dr Paulo说Mary是个特别擅长为知识搭建脚手架,并且从经验中不断反思迭代的学习者。

 

十年级的历史课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不同的文献,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和文献库、完成1500-2000字的英语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围绕历史事件的演讲,这些都已经达到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难度

 

而Dr Paulo发现,Mary的学术表现总能带来惊喜:是她在美苏冷战章节学习后制作的Padlet时间轴,包含了每一年所发生的标志事件和意义;在翻转课堂中,作为“一日教师”的Mary熟练运用了不同教学互动软件……这些都展现出了她在扎实的知识储备之上,更深层次的思考。

 

▲Mary在历史课演讲中

 

尽管旁观者总会不停质疑:同时兼顾游泳与学业,她的时间是否够用?可是Mary身上总有一种“举重若轻”的不费力感

 

学弟学妹曾问她怎样才能游得快,Mary答疑道:游泳并不是用力才游得快,游泳,就像很多事情一样,不要依靠蛮力,而是要善用技巧。

 

无疑,Mary更是一个智慧的学习者

 

就如同和Mary一同入校、在同一个学院成长起来的创校生Steven说的那样,Mary正如我们贤院的汉字释义一样,代表着智慧,她也像我们的吉祥物海豚一样,是水中智者的化身。

 

▲贤院学生手绘海报,饱含对于学院精神的共鸣

 

不止于她对于自己的高标准,还有老师们给予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亦还有惠立随时向学生开放的展示机会......所有的积累都是这0.01秒背后的基石

 

如今,26岁的叶诗文正在清华法学院学习,为修满162分的学分而刻苦学习中,这是叶诗文在她的游泳生命之外的探索。

 

16岁的Mary说,我的生命里不是只有游泳,我也不是一定要做职业运动员,一切的可能性——比如做一个作家,我都想去抓住它,试一试。

 

这或许就是她的下一个惊喜的开篇。

 

 

 

静水流深处的能量

 

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遂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就像Mary的学院导师所说,有时我们习惯只看表象,而忘了去追究事物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只看到Mary是“天赋加持的孩子”、感受打破纪录的酣畅淋漓,却没看到深夜还在线Teams的她:为了研究项目,反复查阅文献资料、一遍又一遍修改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一本又一本阅读过的中英文书籍......

 

当她闪耀的时候,殊不知就是静水流深的能量开始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而阅读,恰恰为她提供了鱼跃而起的养分,使得她既有“动如脱兔”的爆发力,亦能“静如处子”地沉浸。“人是阅读的产物”,Ms Alyssa在每年开学伊始,都会和学生强调,“即使我们无法穷尽这个世界,从书中感受到的景色和故事,都将成为你的精神,你的格局。

 

Mary喜欢人文,尤其爱上英语课,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对于阅读的热爱在这里得到了滋养。而同时,老师对于阅读的启发和巧妙延申也潜移默化地托举起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们经常会围绕一本小说进行发散性的课堂互动。正在学习这一本哥特题材小说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在海报上写下与之类似的哥特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从刚开始仅围绕同类型文本举例,自然进入到了对类似的电影《呼啸山庄》、《简爱》等作品的发散性讨论。当有人提出是否歌剧《歌剧魅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时,身边同学顺手拿出了小提琴进行了即兴的伴奏,对于文学作品的探讨又跨越到了音乐。

▲课堂上同学们展开讨论的部分文学与歌剧作品

 

这就是阅读的奥妙——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切面,了解这个世界。所读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喜爱阅读的Mary,也会在课后,对课上提及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英语老师Ms Alyssa说:Mary的文字,有一种超乎想象的成熟与细腻,而她对于文字娴熟的掌控,也恰恰来自于从不间断的阅读习惯

 

在最近一篇英语故事写作中,Mary 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离别娓娓道来,再一次击中了Ms Alyssa,她写到:

 

 

He burst through the open door and rushed across the room; a pair of eyes looked back at him. Even though they were grey and faded, the sparkle in them which he knew so well was very much still there.

 

Kneeling on the floor, he held her wrinkled hand and felt a light squeeze. Her eyes closed, and there it was, a straight line on the heart rate monitor, like all the time he has let pass.

 

 

在这个不同声音交杂的外部世界,内心深处的世界是我们最可靠的归处。而Mary安静的内心世界中必然蕴藏着巨大能量。

 

 

 

掷地有声的发声者

 

最近,Mary在课余阅读了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发表于1960年的长篇反种族歧视小说,她非常喜欢书中的爸爸阿蒂克斯——做一个改变者往往需要更多的勇气。

 

她欣赏这样的勇气,也向往成为这样勇敢的人。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他坚持到底。

 

 

 

有时,我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些富有激情、感染力强的领导者,却时常忘记了平静的海面下的巨大暗潮。

 

谁说安静的人不能成为掷地有声的发声者?

 

在本学期的学生主导的“环保惠立”(Sustainable Huili)的CCA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声音轻柔但却充满力量的学生领导。

 

作为这个社团核心成员之一,Mary与成员们想凝聚起一群人的力量,来为惠立校园带来一些真实的改变。正如其名,“环保惠立”旨在聚焦身边那些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会对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的现象。

 

在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海市环境污染等级及上海市政府的环保目标等做了详细的调研分析之后,结合平时在惠立观察到了细节,他们为本学期CCA创设了四项议题:食品浪费、绿色出行、塑料制品、能源减排

▲Mary在经过详尽准备的主题演讲

 

在和成员进行了主题联合演讲之后,Mary和创始人一起,为各项议题进行随堂项目调研。正在所有队员穿梭交流于各个小组间时,Mary则默默观察每个组的进度和时间,并推动这个课堂的进度。

 

调研各组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但Mary用她沉稳的逻辑进行了协调。她不见锋芒,但却能说服他人,解决矛盾。

 

课程协调老师Mr Danial说,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发而建的社团,他们会在后续解决议题的过程中面对重重挑战,比如如何设计出完整而又切实的实施法则,如何将项目规划与学校高级管理团队进行沟通并促成其落地,这不仅考验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像Mary这样的核心成员来说,更是领导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试炼场。这也将为她今后更具挑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石。

 

▲引导小组讨论的Mary

 

在惠立丰富多彩的机会面前,Mary依旧是那个不喜张扬的女孩,但她并不畏惧发声。

 

Mary 说:以前的我会在脑海中将我想说的话都先打遍腹稿,但现在,就像Ms Alyssa建议的那样,我会把自己推出舒适圈,因为我想抓住每一个可以发表观点的机会。我希望我的勇气可以再多一点。

 

Mary并不是站在高处的耀眼力量,可那又如何?因为在惠立,她一定能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表达自己想说的观点。 

 

Dr Paulo显然非常懂得Mary:她绝不是一个害羞的学生,而是一个安静且自信的发声者,而她的想法往往有比肩成年人的成熟。我们很高兴Mary能被“看见”,被“听见”。

 

 

 

 

卓越之路

 

在这个似乎不抓住机会展示就会被遗忘的时代,还有很多像Mary这样的惠立少年力量,他们安静内敛、不急于展示自己的锋芒,难道他们不具备影响他人、引领变革的能量?

 

不是所有的引领者都需要站在中央,而这些安静的力量,即使在不起眼的角落,也一定会发出深沉而惊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