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惠立之声
首页 惠立社区 惠立之声

越艰巨,越狂热,由惠立学习者独立策划的首届中文辩论赛 | 卓越之路

2023-03-13

 

 

首届“思明”中文辩论赛的决赛上,惠立初中的辩论选手们正在围绕「故事的结局重要/不重要」进行着激烈的辩论。

 

 

《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结局讽刺了家族之间无谓的仇恨有多么荒谬,那种离经叛道的爱有多么伟大。若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它还能成为文学史上和历史上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佳作吗?

 

美国著名推理小说家钱德勒说过:永远不要让结局遮挡了故事的光芒。一个故事带给你最深的理解是什么?是那个故事里你所体会到的身临其境的世界,是那个有血有肉的世界,结局把你拉出了那个世界,告诉你这个故事和你再无干系,这样的结局真的重要吗?

 

 

 

台上的唇枪舌剑不禁让人想起资深辩手/教练梁秋阳的一段话:你一定听过“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可绝大多数时候,左边是正方,右边是反方,真理又在哪里

 

就如同 “结局是否重要”的辩题一般,我们的选手们是在为「胜利的结果」而辩吗?获胜那方便持有「绝对的真理」吗?

 

我们又究竟为何而辩呢?

 

 

 

越艰巨

Debate

Part 1

越狂热

 

“思明”辩论赛在初选报名阶段,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

 

原先为初中组设定了24支辩论队的计划,而实际报名人数超了将近一倍,达到40支队伍共80人的数量。与此同时,高中组也收到了40人的报名申请。大家的热情令发起人Emma和Tony感到意外,但又惊喜。

 

思明辩论赛

“思明辩论赛”是一场完全由学生主导组织的比赛,它的背后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学生组委会”,成员全部来自于中学辩论社,且有着丰富的大赛履历和活动组织经验。

 

发起人Emma和Tony主要负责提出方案、策划运行、商议赛制、推进每日的赛程;技术支持Seven负责海报的设计和设备的管理;Bernice制作剪辑大赛招募的宣传视频;Peach对接辩论赛的场务工作……

 

“思明”辩论赛组委会

 

 

虽然报名人数的激增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但是成员们也欣喜于大家对于辩论的热情。

 

于是,在简短的商议之下,组委会便决定进行全盘的调整:紧急扩大比赛的规模设置,对赛制、赛程进行更改,增加辩题;邀请更多的评委老师加入。赛事筹备在他们的协调下有序推进。

 

组委会成员Emma、Tony、Peach及Bernice自创校以来便加入了惠立中文辩论社,是中辩社名副其实的「老辩手」。在国辩、美式辩论等比赛中,都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五年的大赛经验使得他们对于各个环节的筹备都有着一定的掌控力。

 

从上海晨晖杯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到纵横杯全国A组亚军,惠立辩手们成绩斐然

 

 

在制定赛制和赛程时,他们在国辩与美式辩论的赛制基础上,根据报名人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2 VS 2的对辩阵容,帮助选手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表达。质询环节采用了单边计时的模式,保证每一个辩手都有机会磨炼自己的辩论技巧,获得辩论的直接体验。

 

考虑到大量新辩手的加入,Emma和组员们根据经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指导手册,对辩论赛中每一个环节的规则进行了详细的举例和说明。

 

辩题围绕社会热点议题展开,包括法律、平权、刑法道德、网络热词等。大部分议题都是惠立中辩社成员们在既往比赛中遇到的话题,“辩题再利用”的背后有着成员们的深思熟虑:

 

我们选择的都是在以往打比赛中遇到的令人印象深刻且富有社会意义的辩题,我们相信一定会有精彩的观点碰撞;并且,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辩手和观赛的同学通过辩论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从9月到12月,历经三个月的准备工作接近尾声,当期望中的比赛日渐渐临近,12月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几经打磨的计划再一次被推翻。

 

凭借着去年组织线上英语辩论的既有经验,组委会将决赛以外的所有比赛整体迁移到了线上。成员们在7个线上工作群组中穿梭,协调人员、通知选手、修改赛程。一夜时间,调整全部完成。

 

 

从0到1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但往往,越艰巨、越狂热。

 

那么多辩手在赛场上进行观点碰撞,台下为某段精彩的质询而屏息惊呼,激昂结辩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便是他们选择发声、选择辩论的原因。

 

截至发稿时,全新的学生英文辩论赛和第二届 “思明”中文辩论赛的筹备计划已提上日程……

 

 

 

思辨的

Debate

Part 2

土壤

 

高中组的正方二辩是来自九年级的Calla。在参加此次辩论比赛之前,她从未接触过辩论。

 

跟随家中“辩手”哥哥的步伐,Calla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此次比赛。从小组赛到半决赛,再到最后站上决赛的舞台,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可以获得这样的成绩。

 

在准备决赛辩题「应该允许/禁止时间交易」的一个月中,立论、推翻、重组、再修改…Calla一遍遍打磨着她的辩论稿。

 

为了寻找不同角度的论点和论据,她在全球新闻媒体、政府网页、法律案例、各大医院官网进行信息收集,不仅充实了备战时光,更增强了她对于信息的敏感度。

 

她开始习惯时时刻刻张开脑海中的雷达,随时捕获知识和观点。在一节经济学的课上,老师讲到了微观经济学中制定最高价和最低价的概念,她灵机一动,将这个观点列入到了自己的论点中。

 

▲辩论、演讲中的Calla

 

 

Calla在辩论场上是一匹黑马,但其实,她早已在「语言表达」的舞台上展露了头脚。她即将继续征战第二届惠立TEDx演讲。对于舞台,对于表达,她并不陌生。今年,惠立TEDx将围绕「臻于至善Even better if…」进行主题演讲。Calla对于辩论的挑战或许就是她给予这个主题最好的回应。

 

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而这两者的学习,也从不局限于课堂。

 

模拟联合国CCA中,屡次在比赛中夺冠的Nini和队友Vivian以可持续的全球目标作为讨论议题,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由教育机会延申出的性别平等,并亲自制定教案;

 

模拟法庭CCA则更注重学习者对具体法律案件和条款的深度解读,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用辩护的方式进行语言的精确表达。从模拟法庭中走出来的Abby站上了舞台剧的舞台,“表达”延申入艺术;

 

学生原创CCA环保惠立将目光聚焦在身边那些最容易被忽视但会对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的现象,从设计实施,再到与学校管理团队的真实协商,不仅考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思维与表达”的试炼场。

 

 

惠立学习者们在这些用双语进行观点论述的课程中,保留了对法律的人文性理解和规范表达,对国际政治和外交的角色尝试,以及对不同文化中共同问题的探讨、表达、传播。

 

语言和思维的双向强化,通过思想的交锋和碰撞达成对世界和自我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最终沉淀为他们对中西文化成熟的思辨

 

很多时候,我们不缺少辩论的意愿,而是思辨的土壤。庆幸的是,在惠立,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辩论。

 

 

 

Debate

Part 3

 

台上激战正酣,台下观赛的Dr Arruda说:虽然我的中文只能听懂1%的内容,但是我能100%感觉到他们展现出的自信和对于辩论的激情,我大受鼓舞。

 

“思明”辩论赛后,便是一年一度的惠立TEDx。作为TEDx负责老师之一,Dr Arruda将带领演讲者们围绕「臻于至善Even better if…」进行主题分享。

 

有人会探讨校园中的平权意识,有人会从自己的街舞学习经历讲述个人启悟,有人会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所见所闻与主题呼应。

 

Even better if是我们给学生写评语时经常用到的一句话,我们也希望惠立的学生和老师都能时刻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做,才会更好,才会再往前一步?

 

中学数学教研组长王忆老师从未给辩论比赛担任过评委,发起人Emma回忆道:当我找到王忆老师担任比赛评委时,王老师不仅仔细地向我们询问了比赛的注意事项,还特地观摩研究了多场线上辩论比赛,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当我们需要增加评委老师场次时,王老师也是特地为我们空出了时间。

 

除此之外,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潘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各个方面支持我们,租场地、协调人员、做评委,称得上是组委会的“第六位成员”。

 

此次参与到“思明”辩论赛的老师,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社会研习老师和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他们也都是跳出自己的学科范畴,始终追问着Even better if的老师。

 

在这场以辩论为名的集结中,他们为惠立学子争流入海、纵深思辨的探索,做护佑与引航的灯塔和火光。

 

“思明”辩论赛的背后,是5位组委会成员、18位赛事主席、21位场务、38位老师评委团队的鼎力支持

 

作为辩手及“思明”辩论赛发起人,Tony也向着高阶又迈出了一步。

 

在由Tony独立授课的辩论CCA中,他带领辩论队的初阶队员们进行美式辩论的启蒙和训练。

 

每一堂课,Tony都会设计多维的活动,帮助新辩手们适应全英文辩论。比如,他们会针对NSDA国赛中「关于发展中国家能源补贴的利弊」辩题进行模拟辩论;也会和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辩论队进行线上辩论友谊赛。

 

此时,开篇的问题无疑早已得到了应答。

 

输赢早已不是比赛的目的,在充满勇气和坚韧的学习者面前,失败和胜利都会以独特的方式使他们得以收获、成长

 

思辨亦是。

 

每一次针锋相对、每一次茅塞顿开,都是对高阶思维和逻辑表达的挑战和领悟。

 

▲Tony主持首届辩论赛策划举办的同时独立授课辩论CCA

 

在本周一的颁奖仪式上,组委会宣布了初高中组的获胜方队伍。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终点。结局是否重要,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回想“思明”辩论赛发起人在比赛开幕式上抛出的那个问题:我们为何而辩?

 

因为我们需要寻找辩论的力量。

 

辩论的意义,不是要在辩论场上寻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是要找出有价值的观点,看到自己的边界还能如何向外生长,是遇到抉择、不知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候,借由辩论得到指引

 

如果只是重复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只是留声机,是写满字的纸。可如果今天愿意多踏出那一步,就会成为「孤天里的鹤」

 

越艰巨,越狂热。在惠立,正有越来越多“孤天里的鹤”,他们敢于发声表达自己,永不言弃于每一场思辨的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