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最新资讯
首页 惠立资讯 艺术与设计周:探索中国工业的特色元素

艺术与设计周:探索中国工业的特色元素

2020-12-06

上海惠立学校于11月16至19日举办艺术与设计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从微观到宏观,聚焦中国的工业元素”。 


这样一个主题的确立源于艺术部老师的一次集体讨论,谈及全球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依赖以及新冠疫情对全球货运体系的影响,最终决定在艺术与设计周聚焦中国工业的先进设计元素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活动进行期间,学生按年级为单位,各自聚焦一种行业的探索,继而进行关于这个行业的艺术装置的作品设计,以展示中国工业的繁荣历程。 学生制作作品所使用的材料也与众不同,具有环保启示意义。早在艺术与设计周开始前,艺术设计备课组长Abood老师就号召整个惠立社群收集生活中使用过或废弃的材料,如牛仔布料、塑料制品、螺母和螺栓以及快递包装。 Abood老师鼓励大家在艺术周的活动里,集思广益,用创意赋予废弃材料焕然一新的意义,他这样说道:“IGSCE艺术课程的许多内容都与不同材料的探索有关。我们鼓励学生用这些非常规的材料就是为让他们走出创作的舒适区,更深入地思考材料的意义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希望藉此倡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使用及丢弃的物品。不是所有使用过的东西都只能被丢弃,相反,很多的物品都能在艺术和设计中得到有效运用与新生。”

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生探索了中国最古老的工业——丝绸制作。几个世纪以来,这种能生产出精美织物的制造技艺一直是西方各国争相想要探知和掌握的秘密。


学生们用帐篷做支撑,制成一个巨大的蚕茧,用太空泥做成桑树,桑叶则由人造丝、石膏和回收的物料做成。创作互动式、可触摸的艺术作品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了解这一推动中国古代繁荣经济的产品。

二年级

现代中国正日益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等绿色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这是二年级学生艺术装置的主题。他们利用串珠和回收利用的塑料创作出想象的太阳能电池板效果图。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认识到由于化石燃料变得越加稀有,可持续能源在未来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回溯过去,探访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马古道,这条古代的商贸通道将中国西南部与印度、缅甸等地连接起来,贯通里一些从未企及的地区,从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影响深远。 学生在36块画布上用红茶的颜色绘制了茶马古道的艺术渲染图,描绘道路沿线的生活迹象,回收的塑料被用于塑造地形特征。 运用多种艺术媒介创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最有名的出口商品——茶叶,也认识到当今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处理塑料废物。

四年级

四年级的学生从中国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工厂"中寻找灵感。利用螺母、螺丝和其他工业材料,每位学生制作出三维、蒸汽朋克主题的中国生肖模型,为作品涂上亮黄铜色以呈现浓郁的工业复古怀旧感。


五年级

面条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食物之一,这一美味的中式主食成为了五年级学生的创作灵感。他们用太空泥制作面条和其他的东西作为配料摆盘巨大的石膏制成的面碗。


六年级 六年级学生充分发掘了一通自己的服装设计潜能,设计中国传统的织物图案并将其运用在旧报纸制成的大衣模型中。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将牛仔布料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七年级

七年级学生聚焦于基础设施。他们用废弃的波纹硬纸板制作三维的城市规划模型,其中各色建筑和街道一应俱全。


为表现城市中人的交通路线和物品的运输方式,他们用线连通街道,并将城市中的重要地方连接起来,全局精致而壮观。

八年级

八年级的学生深入研究包装材料和废弃物。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处理包装材料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我们购买的许多商品都被过度包装,而这些包装材料的结局不是出现在垃圾填埋场就是流入海洋。


为引发大家思考,学生们创作了一个场景,其中有包裹的关键运输环节、摩托车、公园长椅和街灯等物品。整个场景被一层又一层的包装材料所包裹和覆盖。该作品有力地说明了虽然使用过的很多东西都被丢弃,但它们难以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音乐和表演艺术部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为这些艺术装置配上引人入胜的音乐场景,让这些艺术作品锦上添花。观看者在欣赏作品时,戴上耳机聆听这些声音,获得了难以言喻的沉浸式体验,对废弃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了更深的思索。   上海惠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所以在艺术与设计周里设计也被尝试着与数学、科学、工程和社会研习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Abood老师着重指出:“举办这些活动不只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创作艺术。设计是艺术的生命力。我们会在生活中大量接触或用到设计,但这也是最会被我们忽略的艺术元素。” 


不断探索的创作与设计让惠立学子感受到艺术除了关乎美学,还与各个学科密切相关,在各学科中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切实应用,对美学和设计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