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最新资讯
首页 惠立资讯 「开物成务,汇知励行」— 体现高效学习的惠立社会研习课程

「开物成务,汇知励行」— 体现高效学习的惠立社会研习课程

2018-10-25

“开物成务”源自《易·系辞上》,是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道理行事而获得成功。「开」这个字更是包含了开发及创新的意思,亦是惠立社会研习课程的精髓所在。   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课程以激发学生潜力及建立正确社会价值观为前提,激励他们关爱社群、积极创新,为守护现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作出贡献。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家长,我们既期待孩子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与时俱进,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继续将中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我们同样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能否帮助他们熟练地获取、处理全球资讯,学习内容是否与日后的国际升学课程相关联。那么,惠立的社会研习课程是如何在这一框架下带领孩子向前迈进的呢? 扎实的学习基础 惠立的社会研习课程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为蓝本,融入西方的人文及社会学科相关教学资源,涵盖地理、历史与社会元素,学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加以分析,是惠立人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学生们将通过辩论、专题探讨、户外考察以及汇报分享等别出心裁的学习活动,结合所学分析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扎实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学习地理景观的主题时,老师以旅游景点做引子,让学生对曾经去过的景点进行整体印象的勾勒。学生们对不同的景观进行比较和分类,讨论分类的原则和形成的原因,老师再做点评和知识的梳理,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有充分的认知。 社会研习课采用与国际考试兼容的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结合国际考试的考核要求进行沉浸式训练。教学重点由浅入深,通过上述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在比较、综合判断及评价方面的思辨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根据IGCSE和IB等国际考试的要求和标准设计练习题目,帮助学生们在日后的国际课程考试中获得成功。 思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学生们能够很轻易地获取信息,然而面临的挑战是发现关联,评估信息的真实性,明确立场,并解决复杂问题。惠立社会研习课程的使命就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思考和如何选择。 社会研习课包括中方教师中文授课的地理、历史与社会,以及由外籍教师英文授课的英文社会研习课。中西方教师合作计划,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对不同的主题进行探讨,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社会价值观,培养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获取和处理资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国际关系的主题时,学生需要根据中、英文社会研习课上的所学,完成个案研究。假设他们身为红十字会的成员,在不同的国际环境的限制下,商讨探视及治疗战俘的计划。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对国际关系的形势、红十字会组织的结构以及如何判断和运用情报具备比较深入的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和应用的能力也得以训练和提高。学生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还需要在思考过程中判断事实,收集证据,运用逻辑,总结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元的评估方式 在惠立,我们既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估,也重视学习性评估,即学生反思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改进学习方式。在社会研习课上,多元的评估方式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评估主体的多元。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固然是我们评估的重点,我们也注重对态度与情感、过程与方法的评估。孩子们是否建立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敏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是否能有效地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的多样。我们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形成性评估,评估亦体现差异化教学,鼓励个性化学习。比如在项目展示或课堂的辩论中,学生是否能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论述、比较与延伸。比如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呈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否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并调整改进学习方式。 由于惠立的社会研习课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部分,因此我们也用中英两种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估,既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全英文人文学科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做好语言和考试技巧的准备。   “汇聚知识,去芜存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我们期望惠立学子通过社会研习课程的学习建立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以及全球意识,培养更好的沟通者、更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以及终身学习者。